“上次整改后,公司生产经营怎么样?”11月17日,如东县司法局新店司法所所长、当地“法治体检”服务团成员季鸿飞给南通怡达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花玉才打去回访电话。
如东县新店镇被誉为“江苏省健身器材之乡”,全镇拥有健身器材企业及配套企业百余家,形成品种齐全、销路稳定的产销体系。但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法律意识不强,器材研发人员跳槽后带走产品数据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容易引起侵权纠纷。
“我们去年研发的一款健身壶铃卖得很火,却没有申请外观专利保护。周围企业纷纷仿制,市价还便宜10块钱,对我们冲击很大。”花玉才告诉记者,公司是一家深耕健身器材10余年的小微企业。“体检”前,企业先行自查发现专利权保护上的问题。
服务团得知情况后,将专利保护作为重点进行“会诊”,发现该公司部分健身器材核心技术缺少保护机制,用工合同缺少保密条款,研发数据也无加密措施。服务团紧急出具《法律风险评估报告》,针对专利权保护问题提出相应整改建议,并按“风险重大且紧急”标注红色预警,列出可操性举措为企业堵住技术泄露的口子。
在如东,《法律风险评估报告》被视作企业法治建设的“晴雨表”。企业根据报告列出的风险等级、建议,整改问题隐患;服务团定期回访检查整改情况,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提升防范法律风险能力。“‘法治体检’不是一‘检’了之。”如东县司法局局长殷海燕说,如东建立体检、整改、回访闭环机制,构建形成全链条、普惠化、可持续的法律服务体系,助力小微企业长远发展。
往年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不同部门各司其职,体检内容时有重叠。如东县司法局今年发布《小微企业法治体检操作指引》,涵盖法律风险意识、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等8类体检内容,为企业和“法治体检”服务团提供一整套指导方案。“我们对不同部门的体检内容、体检流程优化整合,确保检查活动既覆盖高频法律风险,又不打扰企业生产经营。”如东县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樊荣介绍。
截至目前,如东县司法局统筹当地“法治体检”服务力量,深入走访重点行业小微企业192家,所有受检企业均制定“法律风险自查清单”,其中26家企业专门设立法务岗,生产经营稳定性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既走进企业“体检”,又面对面服务。10月23日,如东县马塘镇“法治会客厅”内举办的小微企业“法治体检”恳谈会,吸引10余家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包装材料等行业小微企业参加。
“公司负责的社保部分我们按时缴纳,员工却拒绝缴纳个人部分,该如何处理?”江苏力腾机械有限公司管理部负责人孟女士提出困扰,如东县马塘镇法律服务所主任陈福明当面答复。
马塘镇的“法治会客厅”设在镇商会,常态化组织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与企业当面对话,开展“邀约式”入企体检,已成为搭建政企需求精准对接的实体平台。今年以来,16家企业通过会客厅提出用工合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企业点单、部门接单、会客解题,当地的“法治体检”从单次覆盖向长效赋能升级,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今年以来,全省近400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建423个“法治体检”服务团,重点关注矛盾纠纷多、未聘用法律顾问的小微企业,了解快递、电商、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和个体工商户需求,走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8万余家,排查各类法律风险8000余项,成功化解涉企、涉个体工商户矛盾纠纷5200余件。“我们制定‘法治体检’服务清单指引,明确服务项目和体检流程,同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一企一户一案’等个性化服务,确保体检规范开展、检有成效。”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负责人介绍。
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新华日报社记者 倪方方 省司法厅 李伟 刘有才 邢媛媛)
专家点评 >>>
张治宇(省法学会民营企业法治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教授):
高质量法治保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省司法厅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直面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法律意识不强、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的痛点,设立“法治会客厅”、制定体检操作指引,构建“精准对接、规范操作、闭环落实”的长效服务机制,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其经验表明,惟有将法律服务深度嵌入企业的现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服务机制,才能真正帮助小微企业筑牢发展根基,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