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倪敏) 11月6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一场别开生面的共享专利签约仪式顺利举行。首批两名一线职工的发明创造专利项目,正式与转化单位签订技术许可合同。尤为亮眼的是,这两项专利打破“专利权仅归企业”的传统模式,首次实现职工与公司共享专利权,标志着江苏在制度化保障职工创新权益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本次签约的两项专利,分别为由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员工发明的《一种直流回路绝缘故障判别办法》、由国网宿迁供电公司员工发明的《一种避雷器金属杆件打磨装置》。作为成果共同权利人,职工和公司将共享专利权,直接参与专利运营收益分配。根据技术许可合同,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共享专利将直接获益1万元,及后续5%的产品销售额;国网宿迁供电公司共享专利将一次性获益5万元,职工与公司按照权属合同约定比例分成。
为激发基层创新创造热情,国网江苏电力此前出台《职工发明创造与公司共享专利权管理规定》,明确共享专利申请的前提,是发明创造的产出非执行公司任务,非主要利用公司物质条件,且已具备较好的转化应用前景。“规定出台后,职工可以和所在单位直接签订权属合同,经过技术许可后即可直接获得收益,在央国企系统开创了职工创新收益的新模式。”公司工会生产生活部部长睢彬介绍。
“共享专利权制度突破了工资总额限制,让职工从‘成果创造者’转变为‘价值共享者’,有效破解了国有企业职工创新成果转化难、激励不足的痛点。”省总工会副主席王树华表示,这一探索是江苏践行“创新者多得”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制度化保障职工创新权益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