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姜传刚) 焕然一新的街巷道路、特色彰显的店牌店招、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今年以来,广陵区将环境提升与园区“二次创业”、古城有机更新、老城面貌整治等工作紧紧结合,既定的9大类135个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已完成8成以上,城市管理水平、城乡品质和面貌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广陵区围绕“一路一景观、一路一特色”目标,对辖区内25条道路(街巷)进行改造提升,店招标牌持续出新,优化美化城市立面空间的同时,也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
施井路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两侧老小区、老企业众多,道路狭窄拥挤、下水不畅,是东区“知名”的老大难区域。2018年以来,广陵区先后开展了施井路拆违、拆破、拆烂“三拆”行动和雨污水管道、道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等一系列工程。2022年,广陵区对施井路沿街建筑立面、店招广告、城市家具、街头小品等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实施立面改造5000多平方米,提升店牌店招230处,并对沿线强弱电配电箱、公共卫生间、空调外机位、停车位等进行了更新提升和统一规范。整治后的施井路路畅景美,沿线环境大幅提升,成为扬州东南新城生态宜居示范区道路提升改造的“标杆”。
在开展环境整治提升的过程中,广陵区直面环境死角、建筑工地、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老大难问题,坚持条块联动,合力攻坚,根治了一批长期积压的顽疾。
东花园小区是扬州最早建设的住宅小区之一,人口密度高,外来人员集中,基础设施差,环境问题多。小区南部一地块长期以来存在占地种菜、堆放垃圾、摆放集装箱等现象。借助环境提升行动,属地和部门下决心进行集中整治,使小区环境得到显著提升。离该小区不远的薛家巷,十多年来一直存在一个“小菜场”,出店经营、垃圾随意倾倒等环境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突出。今年,属地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章搭建,根治了环境脏乱差问题。
在实施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过程中,广陵区坚持把重点放在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的老旧小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道路街巷提升等内容上,切实改善民生福祉。9月,家住古城区彩衣苑小区的居民们发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新添了一处口袋公园,长廊、凉亭、配套绿化等一应俱全。惊喜不止于此,离小区不远的小秦淮河沿线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原本一条200米长的人行通道变身极具扬州风情的“小秦淮”休闲步行街,成了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今年广陵区还将辖区内9个农贸市场的改造列入环境提升项目清单,实施市场内部及周边环境提升。解放桥、彩衣街、翠月南苑等农贸市场全新呈现。与改造前相比,新市场布局合理、敞亮卫生,增添了不少便民功能,不仅增添了“烟火气”,也彰显了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