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未来,徐州打造转型升级新标杆
2025-11-26 09:31: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王正喜

11月27日至29日,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在南京举行。大会开幕前夕,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批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之一,在专题活动中分享智能工厂建设的新实践;徐工集团董事长杨东升还将在主题大会上联合行业领军者发布倡议,传递中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这一系列动作,是徐州市近年来全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工作的缩影。从顶层设计到示范引领,从筑基强网到生态优化,徐州正以系统性、全域性、前瞻性的举措,打造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标杆,推动更多企业从“不敢转、不会转”迈向“主动转、善于转”。

强化统筹 绘就全域转型路线图

转型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全局谋划”。徐州市坚持高位推动,出台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实施五大行动、15项举措,构建起“目标—任务—考核”全闭环工作体系。

《2025年徐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工作要点》进一步将任务分解为6方面17条具体举措,推动各县区、各板块对标推进,加速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提质进阶。通过将“智改数转网联”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徐州建立起“市—县—企”三级联动机制,凝聚起推动制造业进阶的强大合力。

示范引领

树立智能工厂新标杆

没有标杆,就难有方向。徐州市坚持以点带面,通过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制造业从“标杆引领”走向“规模推广”。

2025年,全市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548个,1至9月完成投资133.0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1.83%。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徐州不仅拥有徐工重型这样的“国家领航级智能工厂”,徐工机械、新凤鸣江苏新拓新材有限公司获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江苏德鲁尼木业有限公司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另有80家企业跻身“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行列,覆盖工程机械、新能源、半导体、纺织、食品等多个领域。

其中,徐工重型打造的“全球定制敏捷交付移动式起重机智能工厂”,通过5G全连接、数字孪生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多品种、小批量”到“高定制、快交付”的制造范式重构。其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5%,海外订单响应时间从45天压缩至15天,成为离散制造领域智能化转型的典范。

筑基强网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

对制造业而言,数字基础设施就是通向智能制造未来的“智慧之路”。

徐州市大力推进5G、万兆光网、算力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转型筑牢硬件支撑。1至9月,全市新增5G基站1440个,累计建成2.38万个;新增5G-A基站800个,累计达5228个,实现5G网络通达率达100%。同时,在重点园区、企业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应用,推动网络向超高速、智能化升级。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徐工汉云获评全省A级首位,多家平台入选省级特色平台。全市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互联网企业122家,1至8月实现营收134.5亿元。算力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全市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7631架,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优化生态

构建协同发展新动能

转型不是企业的“独角戏”,而是政府、企业、平台、高校、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协奏曲”。

徐州市修订完善支持政策,今年累计兑现2024年市级奖补资金1813万元,三年来累计兑现3111万元,以真金白银激励企业主动转型。精准服务破解难题,开展“区县行、园区行、集群行”等活动,组织政策宣贯120余场,为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有效破解企业“不会转、不敢转”的痛点堵点。

在安全护航方面,徐州市制定工业信息安全保障方案,推行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全年处理各类风险22次,筑牢转型的“安全防火墙”。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典型案例汇编、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营造全社会支持制造业转型的浓厚氛围。

经验升华

书写制造强市“新答卷”

徐工重型智能工厂的成功实践,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效率革命,更是徐州制造业整体转型的生动缩影。从单机自动化到产线柔性智造,从局部改造到全链条协同,从企业单点突破到产业集群升级,徐州正逐步形成“点上企业有标杆、线上集群有示范、面上区域有榜样”的一体化转型格局。

在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中,徐州锚定更高目标:到2027年建成100家智能工厂,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72,智能制造发展指数达到85。这一清晰目标,彰显了徐州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坚定决心与十足信心。

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舞台上,徐州将不仅展示智能工厂的最新建设成果,更将传递出区域制造业整体转型的“徐州经验”。从精准有效的政策引导到全方位的生态培育,从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筑基到多层次的标杆引领,徐州正以系统思维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徐州智慧”与“徐州力量”。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