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成岗 王岩
见习记者 李立晨
徐州凤凰山东麓,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巍然矗立。今年11月6日,淮塔迎来建成开放60周年,跨越一甲子,从一座塔扩展到一片园,这座“人民的丰碑”始终静静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也默默见证着“人民的胜利”历久弥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塔时的殷殷嘱托,徐州聚焦红色文化写新篇——把场馆建设管理好、把资源保护利用好、把精神传承弘扬好。“推出胜利”的小推车正投身新征程,打赢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场新时代的“淮海战役”。
重保护:红色资源“串珠成链”
秋冬时节,云龙山风光正好,吸引了大批游客。从北门上山,不远处便会看到一座保存完好的淮海战役英雄之墓——时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四团团长的佘锜义烈士,长眠于此。
像佘锜义烈士墓这样的淮海战役历史遗迹遗存,徐州已梳理出26处,让散落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今年7月,《徐州市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条例》实施,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文物、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历史建筑、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
“涉及四省五市的协同立法,共同保护的意义重大。”徐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庄志刚告诉记者,该条例推动徐州与淮北、临沂、商丘、宿州等地建立区域淮海战役红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保护规划和保护标准相衔接,形成了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弘扬的“区域一盘棋”。
正在消逝的鲜活记忆,同样被抢救。“平均年龄90岁的近800位淮海战役亲历者,他们的讲述和文物一样珍贵。”淮塔管理中心口述史采访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自2014年起,团队与时间竞速,开展“淮海战役亲历者抢救性采访工程”。十年间,他们的脚步遍布全国,录制视频时长超6万分钟,整理文字资料500余万字,征集文物史料1300余件。两广纵队老战士冼杏清捐献生死信物“指北针”后,眼含热泪地说:“革命文物放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如今,在淮塔管理中心新建成的1300平方米文物库房里,这份珍视被延续。数字技术的应用,更为红色保护注入新活力。电子屏幕上,人们可翻阅几十年前的战地书信;三维模型上,大家能看清小推车上的每一道痕迹。按照规划,7000多件馆藏文物将全部实现数字化。
重创新:红色教育“活态新生”
11月5日和6日晚,两场特殊的灯光秀在彭城大地震撼上演。从淮塔到电视塔,从中心商圈到新城区,一座座城市地标点亮“中国红”,以此纪念淮塔建成开放60周年。人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珍贵的瞬间,相关视频更在社交平台刷屏。“感谢生在这和平年代,向老一辈革命先烈致敬!”一位网友评论说。
除了特殊的历史时刻,红色教育早已融入百姓日常。今年3月以来,“行走的淮海战役纪念馆”红色文化直通车开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军营等,以“展览+红色故事+党课”的创新模式开展活动52场,受众突破2万人次,实现“优质文化直达基层”。贾汪区委党校连续三次请来“直通车”,学员们感受到“红色教育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在徐州机电技师学院的思政课上,当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讲到战士们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用血肉之躯架起浮桥时,同学们的眼中悄然泛起泪光。
聚焦淮海战役的一堂堂“大思政课”,同样在徐州激情开讲。一位主讲人表示,他们全面打造纪念馆、学校和线上“三大课堂”,针对大、中、小学“三个阶段”,创新“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课程“三种形式”,通过一体化的“333工程”,让文物“活”起来,让课程“火”起来。“我们深刻感受到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要让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在淮塔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后,江苏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与公共资源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付强说。
“决胜密码——淮海战役文物史料展”“对照——淮海战役革命先辈优良作风事迹展”“弘扬王杰精神 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一项项原创展览,让红色教育有了更鲜明的主题,受到各界好评。11月6日开展的“战旗耀淮海——九三阅兵功勋部队淮海战役战史专题展”,道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九三阅兵受阅的80面战旗,其中28面战旗所属部队曾参与淮海战役。
重挖掘: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以淮海战役革命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是徐州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以淮塔为代表的红色地标升华为精神坐标,激励后辈为了新的胜利奋勇向前。
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今年5月以来展出的“学习革命先辈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淮海战役文献图片展”,提出引人思索的“政绩三问”。参观者从100余件珍贵文献中找寻答案:革命先辈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境界格局和责任担当,助力新时代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2560公里,是从内蒙古民族大学到四川师范大学的距离,更是淮海战役革命精神跨越山河的足迹。”回顾历时一年走向全国14所高校的“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展”,一位位“淮塔人”都很感慨。复旦大学文博系2023级硕士古莉莎作为志愿者,一次次向同学们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观众眼里的虔诚与求索,让我明白讲解不只是传递历史,更是传承精神。”
最好的传承是亲身参与,“淮塔小卫士”活动至今已举办39届。每到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来到淮塔轮流站岗,给祭扫群众讲述英雄故事。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五(3)班学生张亚宁说:“我守护的不仅是一座塔,更是一份记忆、一种精神。”
淮塔之下,初心永恒。进入冲刺四季度的决胜阶段,那辆见证胜利的“小推车”,正载着不朽的精神伟力,助推着彭城儿女向着“万亿之城”扎实迈进。
“淮海战役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人民战争的一座不朽丰碑,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力量、人民的智慧、人民的精神、人民的选择。”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贾萍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红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