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瑾)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即将在徐州举行,记者昨日获悉,本届论坛以“何以为汉·和合共生”为主题,设置1个主论坛和4个分论坛,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大汉天声: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智传播”“大汉文章:汉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更新”“汉风远扬:汉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融通互鉴”“汉家陵阙:狮子山楚王陵发掘30周年暨汉王陵的考古成就”。各分论坛议题多元、互为补充,共同呈现汉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其中,“汉家陵阙:狮子山楚王陵发掘30周年暨汉王陵的考古成就”分论坛,将系统梳理狮子山楚王陵的考古发掘成果,全面回顾徐州地区汉代王陵考古的重要收获,堪称汉代考古研究的“徐州专场”。
1995年,狮子山楚王陵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一考古成果不仅为徐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厚重底蕴,更成为推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30年来,围绕该陵墓墓主身份的讨论,早已超越地域范畴,成为全国考古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议题。
“狮子山楚王陵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影响深远,凝结了几代文博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它不仅是徐州汉代考古与文物保护成就的杰出代表,更在中国现代考古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葛明宇作为当年考古发掘工作的参与者,将在论坛中分享狮子山楚王陵从发现、发掘到保护的全过程,并结合考古新发现提出相关学术思考。
随着考古新材料与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文博考古与历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秉持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关于狮子山楚王陵的墓主身份,学界长期存在多种观点,涉及第一代至第五代楚王等不同推测。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照建将在论坛中,从墓葬选址的优越性、随葬器物的等级规格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推论。
“汉家陵阙:狮子山楚王陵发掘30周年暨汉王陵的考古成就”分论坛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考古学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主持。论坛特邀嘉宾包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徐州博物馆名誉馆长李银德、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照建、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刘尊志、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葛明宇等。
“这场持续多年的学术讨论,有力推动了徐州文物考古研究的深入发展,拓展了两汉文化研究的深度、广度与影响力,丰富了两汉文化整体研究内容。”徐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钊表示,论坛上的学术争鸣是徐州两汉文化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令人十分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