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一凡 通讯员 余居道
“这个岗位工资多少?”“包吃住吗?”“医保、养老怎么交?”……自7月以来,徐州市人社部门举办了21场主题夜市招聘会,全市联动搭建起企业引才和求职梦想的精准对接平台,以“清凉就业”破解高温制约,实现求职招聘与文旅消费、民生日常的有机融合。
这21场招聘会不仅是企业寻觅良才的契机,更是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将种类丰富的岗位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让“稳就业”的期待变得触手可及。
搭平台 建“桥梁” 推动就业精准对接
自2022年以来,徐州市人社部门在省内率先行动,借助暑期夜晚的休闲烟火,主动探索推行人才夜市求职招聘新模式,适时举办各类“接地气、贴民生”的人才夜市招聘活动,帮助企业招聘,助力群众求职,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徐州市就业服务领域的新品牌。经过多年探索打磨,我市人才夜市成功打破了传统招聘会壁垒,将招聘场景融入商圈、广场、景区、赛事场馆乃至特色市集之中。
今年,求职者可以在纳凉休闲、观赏赛事、品尝美食、体验文化的轻松氛围中“逛街选岗”,实现了“烟火气”与“人才气”的有机共生,极大提升了求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各地活动设置更加突出精准化服务理念。
7月11日傍晚,徐州展览馆室外广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里摇身一变成为求职者实现就业精准对接的舞台。“泉心泉意 职等你来” 2025年徐州市人才夜市暨泉山区产业对接周招聘会在此拉开帷幕。
“有适合我的岗位吗?我当过兵,能吃苦。”市民张先生现场与企业详细沟通后投了简历,成功达成录用意向。他坦言,“此前我一直想找个‘家门口’的称心工作,这次招聘会提供了好机会,真的很感谢这个平台。”
泉山区在活动现场设置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家政服务业、零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旅游文化美食6个专区,让求职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长,更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更有效带动就业。
“彭城清凉夜 就业嘉年华”徐州市鼓楼区2025年百日千万人才夜市招聘会也设立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工、人工智能、政策推介等服务专区。活动两天共吸引入场求职者6000余人次,众多求职者与企业现场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活动成效显著。
7月12日、19日,新沂市人社局主办的“钟吾清凉夜 就业嘉年华”人才夜市(零工)招聘会在新悦广场火热举办。新沂市专场活动聚焦“零工经济”,联合美团等企业提供205个灵活就业岗位,有效满足了多元化、分众化的就业需求,实现了服务的精准滴灌。
夜幕下的新悦广场,求职者们逛吃、求职两不误,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逛会选岗”。“这种招聘形式很新颖,就像逛夜市一样轻松,我已经投了好几份简历,希望能有好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小王说道。对于企业来讲,这次招聘会也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位企业招聘负责人表示:“在这样的氛围下,双方更容易敞开心扉交流,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
如今,每年暑期的人才夜市活动已经成为市民们广泛关注和认可的“保留节目”。今年7月以来,全市21场招聘会累计组织937家次优质企业参与,涵盖机械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共提供就业岗位16279岗次,吸引求职者15371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433人次,实现了招聘效率与求职体验的双提升。
数字化“精准滴灌”让就业服务“易如反掌”
为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我市人社系统充分发挥专业团队与技术优势,积极推动招聘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以“精准滴灌”理念赋能就业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构建起实时、便捷、智能的求职招聘新生态。
全市各地“人才夜市”在延续线下聚集性招聘火热氛围的同时,加速数字化应用进程。依托“徐州就业”“云龙易就业”“泉就业”等平台,广泛推广“直播带岗”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助力求职者“云端”择业、实时互动。
7月11日,“泉就业”抖音直播带岗就吸引了超1.3万人次观看。线上观众通过直播镜头,深入了解企业信息与岗位需求。线上线下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体现出数字化传播对就业服务的显著增益。
7月18日晚,徐州经开区组织开展“2025年经开区人才夜市”,淮海环球港“消费地”摇身一变转换为“纳贤地”。其中活动引入“1号求职机”,凭借“刷脸投递、智能匹配”功能,提供极速、便捷的数字化求职新体验,展现了未来招聘的智慧方向。
不仅如此,市人社局还携手徐州广电传媒集团专业团队,创新打造“淮才有遇·张慧帮你找工作”民生服务栏目,让求职者不仅可以在线观看招聘企业的介绍和岗位需求,也能通过弹幕、留言等形式与招聘人员实时交流,获取详细准确的第一手信息,有效提升了招聘的效率和精准度。
目前,首期节目已于7月18日中午正式上线,共4家优质企业参与,带来了15个工作岗位,共计招聘178人。据统计,首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7935人,点赞量7590次,线上互动交流氛围热烈。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标志着我市就业服务正从“广泛撒网”迈向“精准滴灌”,通过数据赋能、平台互联和体验优化,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构建现代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巧搭热点让就业服务与赛场“同频共振”
为了实现更充分的服务效果,今年,徐州市人社部门主动将人才夜市引才活动推到赛事“前线”,让就业服务融入“苏超”现场,将更多政策福利送到球迷观众身边。
7月5日晚,徐州奥体中心,徐州市、云龙区人社部门在场馆内为前来观看“苏超”比赛的球迷提供徐州市人才就业创业政策等相关咨询,为求职者发放政策汇编手册,并对前来观赛的青年群体有针对性地介绍就业见习政策,现场招才纳贤,将就业引才服务推到赛事“前线”。
“原本是来看球,没想到还领到了政策汇编手册和小扇子。”大学生球迷小陈拿着印有就业小程序二维码的文创绢扇兴奋地说。
活动现场还发放了印有“就在江苏”“徐州就业”“云龙易就业”等小程序、公众号二维码的文创绢扇、抽纸等,帮助广大球迷观众随时随地了解政策信息。现场“场上看苏超联赛,场下逛人才夜市”的宣传标语,也吸引了一批刚刚走出赛场的球迷前往不远处的大龙湖人才夜市现场。从观众席火热的加油助威无缝切换到湖畔微风中的纳凉求职,绿茵赛场与夜市烟火实现了同频共振。
“赛事现场汇聚了大量年轻、充满活力的群体,这正是我们精准服务的好时机。”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就是要抓住这样的‘黄金时段’和‘黄金人群’,把好政策、好岗位直接送到年轻人身边,让就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生活场景中。”
“场上看‘苏超’,场下逛夜市,这安排真棒!”刚刚为主队呐喊助威完的球迷冯先生,从奥体场馆“出门右转”,一路赶往大龙湖人才夜市。他对记者说:“聊完工作还能逛逛市集,这氛围比传统招聘会轻松多了。”
未来,徐州市人社部门将持续深化人才夜市/集市品牌建设,建立常态化、周期性举办机制并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让人才夜市向更多县(市、区)、商圈延伸。持续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加强部门联动,整合更多文旅、商业资源,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就业服务生态圈,持续汇聚八方英才,为我市建设区域人才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