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相约逛“银发市集”:可玩可问可买可加入
2025-09-05 08:0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倪 敏

8月22日傍晚,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锡阳红”大舞台前人头攒动、笑语盈盈。伴随舞台上的精彩演出,“银发市集”启幕,老年人晚间休闲有了新去处。

“这个智能手环真不错,能测心率还能紧急呼救。”72岁的杨菊仙在适老科技展位前频频点头。不远处,从新疆喀什来无锡定居的鱼萍刚体验过智能医疗设备,又兴致勃勃地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起剪纸,“因为孩子在上海读大学,我就选择退休后来无锡定居。”她一边巧手翻飞剪着窗花,一边感慨,“这里离上海近,更有很多适合老年人的活动,生活格外充实。”

这样温馨而热闹的场景,今年以来,在无锡各大街道轮番上演。

2025年初,无锡市民政局、无锡市老龄办创新推出“银发市集”,将“银发经济”消费场景融入城市肌理,与传统市集形式有机融合。自1月17日首场市集开办以来,截至8月底,市集活动已成功举办12场,实现无锡各市(区)全覆盖,成为老年人晚间休闲的新选择、情感交流的新平台。

截至2024年末,无锡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154.15万、占户籍人口的29.48%。面向这么大的老年群体,主办方在打造“锡阳乐”银发市集过程中,特别注重细节的适老性与温馨感。每场二三十个展位,精心遴选参展商家,推出特色食品、适老化产品等,提供康养旅游、康复护理等服务。不久前,新吴区一场银发市集现场,72岁的老人家陈进就在体验智能养老机器人后赞不绝口:“它说话清楚、操作简单,适合我们七八十岁的人用!”

丰富实用的市集,对老人们而言,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

涉老政策咨询区前,00后志愿者解答有关长护险、适老化改造等政策疑问;健康服务区内,资深中医师们为老人问诊把脉、检测血压血糖;金融体验区里,邮政储蓄安镇支行的90后客户经理何超正向几位老先生详细解说基金相关知识……仅8月22日安镇街道这场“银发市集”,便吸引了近千人次“逛集”。

“我们日常走访时搜集老年人群的需求变化,再及时反馈给民政部门,让每一场市集环节设计都贴近老人日常。”安镇街道鑫安社区党总支书记邹祎说。这种精准对接的服务理念,让无锡的“银发市集”升级为老年人社交互动、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

为吸引老年人群积极参与,每场市集都精心设置了“锡阳红”大舞台环节。作为“锡阳乐”银发市集的亮点之一,演出不仅为老年文艺团队提供展示平台,还邀来本地知名老艺术家现场指导。老人们既是观众,同时也成为舞台的主角。这不,根据当地养老院院长、护理员事迹改编的原创锡剧在大舞台上演出时就受到了广泛欢迎。

借助市集平台,老年人享受服务的同时,亦成为积极的奉献者。无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无锡首次成立一支市本级“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呼唤全市老年人“组团”。目前已吸纳600余名教育、科技、农业等领域的老专家、老教师等参与。他们深入基层,在“银发市集”等活动现场开展志愿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社区治理。今年还有3名老年志愿者参加江苏省首批“苏青银龄行动”,在青海的老年大学、医院和康养中心开展为期30天左右的志愿服务,为“智力援青”贡献无锡银发力量。

晚风轻拂,市集里笑语声声。鱼萍对无锡本土医疗器械企业怡和生产的一款智能助听器颇感兴趣,当场用手机拍下款式,发给远在喀什的老友,让她也看看江南老人们拥有的装备,“如果喜欢,就帮她寄一个去。”

无锡“银发市集”如一条温暖的纽带,串联起老年人的社会交往与情感寄托,映照出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与为民初心。晚上近9点,市集即将落幕,意犹未尽的老人们纷纷相约:“下周再去逛一逛其他街道的市集!”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