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仲勋 张珺
8月7日,总投资3亿美元的和生智造产业中心项目在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开工。该中心将引入世界领先的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
盛夏热浪翻涌,吴江项目建设“热力全开”。
在平望中鲈低空经济产业园,省级重大项目——江苏澳盛(民用)航空复合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长臂”挥舞。“最高建筑1号厂房即将封顶,整个项目预计明年3月竣工验收。”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经理顾海萍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52亿元,聚焦高性能航空预浸料、机体结构件设计生产及无人机总装业务。
7月29日,占地36亩的固德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新材料零部件项目在汾湖高新区开工;7月25日,位于七都镇的亨通光电科技产业园内,总投资超52亿元的新能源特种合金导体、5G与工业连接等四项目投产;6月27日,长三角(盛泽)现代供应链码头二期项目开工……一个个重大项目密集落地、加速推进、开花结果,铺陈出吴江高质量发展的厚重底色。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吴江全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签约160个、新投产115个,均列苏州市第一;省市区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序时进度,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7.4%和15.8%。
发展为要,项目为王,服务为上。吴江区委书记孙建江表示,牢牢抓住“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两条主线,吴江不断形成“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以项目突破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
位于桃源镇的朗雄储能产业园电池堆装配车间,秩序井然的流水线上,机械手臂精准地将一块块电池模块夹持、下落。全球单体功率最大的32.15千瓦铁-铬液流电池堆从这里走向世界。
“这些模块化‘超级电池’可以像乐高积木般灵活拼装,快速构建兆瓦级储能电站。”江苏朗雄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石磊介绍,企业落户吴江不仅看中当地提供的高规格厂房设施,更因其区位优势。
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吴江,在吸引高质量项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成为务实之举。目前,吴江已形成电子信息、高端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全力抢占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制造等新赛道,力促新能源产业早日迈上千亿级。
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要谋产业集群之强,更要求产业动能之新。吴江推动更多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半导体、前沿材料、生命科学、原子级制造等战略性领域的核心装备,但国产产品在这一领域曾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前不久,苏州博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吴江成功首发。这款透射电子显微镜能够直接分辨绝大多数材料的晶格结构,相当于材料科学的“眼镜”。“经过5年的技术攻关与反复锤炼,从每一个关键零部件到整机产品,博众仪器把全链条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该项目已投产。”博众仪器总经理唐爱权底气十足。这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显微仪器领域拥有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加速转化。包括博众仪器的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在内,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PECVD量产设备、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的高可靠8英寸硅基氮化镓芯片,吴江共有3项成果入围苏州市首次发布的“2025苏州十大产业科技成果”,入选数量居全市各区县第一。
在吴江,从意向、签约到开工、投产,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的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优化营商环境,这是项目落地生根、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实保障,也是激发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磁场效应的关键一环。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近日,《苏州市吴江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出台,围绕资源要素、政务服务、法治环境等维度,吴江明确15项重点举措,并细化为82项具体任务,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吴江今年将推动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110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超150亿元,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90%。
前不久,江苏省首个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在吴江启用,涵盖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特种应用三大类8个场景,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人形机器人技能训练与数据采集。“这个中心可以帮助优化人形机器人发展生态!”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松表示,借助吴江的产业基础和服务优势,企业已经投用了人形机器人产线,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攻坚与生态合作,推动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
人才近悦远来,项目拔节生长,企业登高攀新。今年上半年,吴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2%;外贸进出口总值达938.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572.3亿元,增长12.4%,占外贸总值的61%。8月5日,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吴江区跻身全国第八、江苏首位,持续领跑全省城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