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经济开发区:跳出市域“延链” 跨过长江“壮群”
2025-10-17 07:49: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徐 超

9月9日,集成电路封装及管壳生产线制造、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5个项目签约落户启东经济开发区。它们全部集中在泛半导体领域,也都将为上海大型半导体企业做产业配套。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向纵深推进,跨越长江口的产业创新协同日益紧密。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启东,被南通赋予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北岸先行区的使命。作为长江北岸离上海最近的省级开发区,启东经济开发区则被启东市委要求扛起“先行区建设的首位担当”。

启东经济开发区与浦东直线距离仅60多公里,天气好时,站在高楼远眺,上海中心大厦等浦东陆家嘴“三件套”清晰可见。“沪渝蓉(北沿江)高铁建成后,从启东西站出发,25分钟就能到宝山。”启东市委常委、启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郭建介绍,上海是长三角龙头,园区将变“肉眼可见”的毗邻区位为深度交融的发展协同,主动嵌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努力在“与龙共舞”中借势跃升。

跳出自身“延链壮群”,启东经济开发区将视野拓展到周边200公里。浦东新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正深耕“芯片”“药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启东经济开发区也将泛半导体、生物医药锁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集中力量打造平台载体、招引优质项目。

今年6月,独立开发全球首个莱古酶激活的小分子/白蛋白偶联药物的亚飞(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将这一创新药的商业化生产基地落户启东经济开发区“区中园”——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两个月后,合成生物领域领军企业柯泰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同样选择在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建设生物基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金科路、中科路、罗山路、碧波路、张东路……走进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浦东“张江药谷”的路名大多能在这里找到,科技园的建筑风格、配套设施也让人感觉“不是张江又似张江”。“这是为了让企业更有亲切感,其实我们的发展定位是和张江错位的。”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党工委书记戎武介绍,上海的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启东的优势在区位、空间、成本,科技园招商不靠“挖墙脚”,而是着力推动“研发孵化在上海、生产转化在启东”。

创新药上市,时间就意味着市场空间。锚定药企快速转化需求,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量身打造以低密度办公楼宇、标准厂房为主体的专业园区,让企业“拎包入住”抢占先机。目前,科技园已落户药企60余家,“第一框”1600余亩空间入住率超九成,“第二框”1700余亩内的道路框架、水系景观等全部建成,“第三框”1100余亩空间已开始规划。

协同发展的思路,同样体现在泛半导体产业培育中。9月9日签约的5个项目,全部入驻启东经济开发区精心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以2017年至纯科技从上海跨江落户为起点,启东经济开发区持续聚焦上海晶圆制造、整机生产等大型半导体企业,重点引进培育电子元器件、核心零部件等领域项目,已集聚捷捷微电、托伦斯等规上企业20余家。

深厚的产业土壤,吸引更多“创新种子”跨江而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CAR-T疗法效果良好但费用高昂,单人治疗费用高达百万元。在今年6月底揭牌的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简接生物创新基于circRNA的“现货型”体内原位CAR免疫疗法,有望将单人治疗费用降至万元。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敏介绍,为科研成果寻找应用场景是医创院的重要任务。来启东前,复旦大学就面向医学院和附属医院进行了第一轮创新项目遴选,从130余个项目中确定13个进行资助、孵化,目前已有2个项目在启东完成公司注册。

据统计,近年启东经济开发区约六成项目来自上海,超八成项目深度嵌入上海产业链、创新链。“跨江并跑,加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启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峰华介绍,上半年,园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6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坚决扛起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北岸先行区建设的首位担当,园区力争2027年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3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130家。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