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乃文
注重扬长避短和因地制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针对当地实际提出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他强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搞建设谋发展,更要保持“滴水穿石”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更要注重发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务实作风。这对我们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谋划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深刻把握“因地制宜”的方法论,大力推进江苏差异化发展。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就深入基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展调研,总结出宁德“三大特点”“三大弱点”“三大优势”,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发展理念,深刻诠释了“因地制宜”是促进发展的核心方法论,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启示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弄清“家底”,不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发展路径,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正解”。江苏13个设区市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各异,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苏南作为江苏发展的“领头雁”,要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聚焦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实现更高水平的“强”。苏中地区应当发挥“江海联动”“跨江融合”的纽带作用,积极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在产业链分工协作、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保共治等方面主动作为,打造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带。苏北地区应当更大力度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依托资源禀赋,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导向,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深刻领会“扬长避短”的辩证思维,充分挖掘江苏发展潜力。当年的宁德是“老、少、边、岛、穷”地区,正是靠着“弱鸟先飞”的担当精神、“滴水穿石”的顽强意志,实现了从“沿海黄金断裂带”到“福建省新增长极”的历史性跨越。宁德的实践证明,谋划高质量发展,必须扬长避短,善于发现本地优势,努力克服短板弱项。江苏经济总量大,制造业发达,但放眼全球,我们还有很多短板弱项。在当前制造业效益下滑、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发展挑大梁,不能走传统发展老路,必须放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扬江苏之长,补江苏之短。江苏沿海开发早在20年前就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但江苏的海洋经济发展并不充分,沿海地区经济在全省的占比明显落后于周边省份,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海上福州”发展经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等产业,特别要注重发挥我省海岸线长、海上风光电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此同时,快速推进绿电直供,大力布局建设一批零碳产业园,打造江苏绿色制造新优势。
深刻领悟“晋江经验”精髓要义,努力夯实江苏实体经济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于六年间七下晋江,深入总结了“晋江经验”的核心要义——“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晋江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十年如一日“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以“滴水穿石”的态度心无旁骛发展实体经济。从贴牌加工到创立自主品牌,从“制造”到“智造”,晋江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基石,成功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地实际、依托民营经济、激活内在动力、实现全面发展的县域现代化之路。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是我们最厚实的“家底”。学习“晋江经验”,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战略定力,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落实落细,进一步聚焦主业,深耕产业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省委党校第56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盐城市政协副主席,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