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丽
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使用全流程加速,让“好药”研发、通关、使用环节实现“全程绿灯”——今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并正式发布。这场覆盖全链条的改革实践,让“江苏造”创新药跑出上市加速度,更快造福患者。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和创新药获批数,均居全国首位,得益于产业全链条改革点燃了创新引擎。生物医药领域的突破,折射出江苏改革的力度与深度。
改革是江苏发展的“内生引擎”,开放是江苏链接世界的“外向桥梁”。回望发展历程,无论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还是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壮大,江苏每一轮重大发展进步,都是改革开放强力推动的结果。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我们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厚植了为民底色,淬炼了发展亮色,提升了治理成色,增亮了开放本色,在江苏大地上描绘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壮阔图景。
改革为开放创造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动力,“十四五”以来,江苏改革有声有色,江苏开放扬帆远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民生改革,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不断深入……经济大省扛起了改革担当,激发了发展的潜力活力。“不见面审批”等改革品牌享誉全国,“高效办成一件事”高质量推进,全省9家国家级经开区跻身全国前30、数量居全国首位,苏州工业园区蝉联综合排名第一、实现“九连冠”,这些成果见证江苏以深层次改革挖潜力、以高水平开放谋新篇的坚实步伐。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肩负“挑大梁”重任。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要求江苏“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不少难关要过。无论我们面临的环境、任务和条件发生怎样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之于江苏发展的关键作用从未改变。历史反复证明,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步子就能迈多大;开放的水平有多高,发展的动能就有多强劲。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工作千头万绪,攻坚千难万险,向何处发力,在何处突围?实践告诉我们,抓住了改革重点,就能找到破解问题的靶心。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突破哪些“卡点瓶颈”?优化营商环境要打破哪些“隐形门”?破解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要形成哪些规范?增进民生福祉有哪些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等等。抓住这些重点,一方面要聚焦发展所需,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民营经济、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领域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另一方面要聚焦民生关切,统筹推进就业增收、“一老一小”等领域改革,让改革成效进一步便民惠民利民。
宿迁春到上塘纪念馆,外观如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巨轮,昭示改革者敢为人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沿着苏州大道进入苏州工业园区,迎面而来一扇“窗口”雕塑,展示江苏拥抱世界的胸襟。两处定格时代记忆的印记,在人们心中激荡起奋进强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以“勇争先”的锐气与担当,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踏踏实实、扎扎实实,主动作为、积极有为,在“先行先试”中破坚冰,在“内外兼修”中培育竞争新优势,我们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