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我们为什么对阅兵充满期待
2025-09-03 08:09: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胡波 杨丽

今天,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的目光都会聚焦北京——中国以一场气势磅礴的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徒步方队走过长安街,当新型装备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当空中编队飞过首都上空,这场庄严的“国之大典”将升华为中华民族集体情感共鸣。我们之所以对阅兵充满期待,是因为阅兵背后承载的,是历史记忆的唤醒,是民族自信的崛起,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的责任与担当。

阅兵是国防现代化成果的集中检阅。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共举行了15次国庆阅兵式。开国大典上,我军仅有的战机凑不足空中梯队,一些飞机飞了第二圈。如今,“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庞大的空中机群将响彻云霄,无人智能、反无人装备、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将展示“新质战力”……这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这盛世如您所愿!通过九三阅兵的窗口,人们不仅能一睹“大国重器”带来的震撼,更能切身感受到祖国科技的腾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岁月流转,山河日新,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希望。

阅兵史不只是军事演进史,更是一部民族精神史。每一次整齐划一的步伐,每一声铿锵有力的口号,背后都是无数先烈的牺牲和一代代中国人的奋斗。抗战老兵和抗战烈士遗属代表受邀到现场观礼,与年轻士兵挺拔的军姿相辉映,让世人见证红色基因在军人血脉中代代相传。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今年的战旗方队,正是为了铭记英烈、传承抗战精神。在全民族救亡图存洪流中淬火而生,革命先辈以血肉之躯和铮铮铁骨浇筑不朽的精神丰碑。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永恒火炬。

从阅兵里,我们更要深刻体悟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曾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更懂得和平来之不易。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我们始终遵循着睦邻友好的相处之道,中国的阅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同时,我们也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通过阅兵展示“大国重器”,表明我们有保卫和平的底气,也体现中国军队的开放透明。今年有许多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受邀出席阅兵,中国正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递出“文明名片”——中国每发展一步,和平力量就壮大一分。

“只有铭记历史,才能走得更远。”每一次阅兵,都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宣示。历史如镜,精神不朽,和平永恒!当我们回望抗日战争的血火岁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在英雄的丰碑前重铸和平的信念,在历史的镜鉴中凝聚前行的力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们正阔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