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溥庆传奇人生》
□ 东 方
人民币的称谓,最初是南汉宸喊出来的。1947年,他说:“……既然中央和毛主席都同意我们的意见,统一的银行叫中国人民银行,那我们的货币就叫‘人民币’了。”董必武应道:“这个名字很好,说明了我们银行和货币的性质。既是人民的,那就不是某个地区部门的,而必定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的嘛!”董必武欣然书写了钞票上“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于是,人民币被响亮地喊出来,流通起来。
最初的人民币1948年由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发行。那时节,解放军打到哪儿,人民币也运到哪儿。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币更加成为稳定市场、发展经济和人们生活须臾不离的东西。
大家对人民币是熟悉的,但对它的印制过程和印制人却是陌生的。
我国独立自主研制人民币印刷有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关乎国家金融安全的人民币印制领域,有一位全面执掌印制技术的人物,他就是出版印刷泰斗、印钞技术的主帅——柳溥庆,他被称为“印刷技术的活辞典”、20世纪“中国印刷的泰斗”。
柳溥庆1900年生于江苏靖江,1914年,14岁的柳溥庆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学习制版。柳溥庆向美国印刷专家海林格学习彩色照相制版技术,1920年结业后,因成绩优秀,柳溥庆成为技术骨干,任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影印部副部长,并被聘为厂内印技班教师。后来,他到巴黎印刷学校印刷厂勤工俭学,通过实践,掌握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美术照相制版印刷技术。
归国后,柳溥庆自主创新,组建中国第一个印刷学会。他和机械制造专家陈宏阁合作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手动式照相排字机。从铸字工、进步青年、共青团员、美专学生、制版师、中共六大代表、自由职业者、高级职员、地下工作者、总工程师,到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局总工程师兼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首任所长,柳溥庆一步步走上印制技术管理的高端。
早在1921年冬,柳溥庆就由沈雁冰(茅盾)、杨贤江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那时,他已有了出洋留学的想法,他加入留法勤工俭学会,一边做工,一边在上海美专学习,为日后出国深造打基础。
机缘巧合,留法前夕,柳溥庆受毛泽东之托将信带去法国交给周恩来。见信后,周恩来归国当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毛泽东也在上海为柳溥庆写了组织关系介绍信,柳溥庆到法国后被选为里昂共青团支部和国民党左派里昂支部的执行委员,又和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聂荣臻等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代表大会。
其间,他与邓小平相识。1925年8月,他俩曾在法国一起主持过中国国民党左派驻法国总支部第四次代表大会;归国前夕,邓小平将自己的全身照片签名赠予柳溥庆。
新中国成立后,柳溥庆受周总理重托,肩负起研制和发展印钞技术的重任。
柳溥庆统一规划研制我国自己的新型印钞机,成立了“145甲、245甲型双面印钞机设计组”,集中了印钞机设计人才李根绪、陈宏阁、朱焕明、糜望斗等,于1962年研制成功。他还在油墨、防伪等方面做了许多改进,印钞技术向前跨出一大步,使人民币的花纹能多色接纹,正背面同时一次印刷,多种颜色套印准确;第三套人民币形成了多种复杂精密的图纹和线条,增加了票面美观,提高了防伪能力。经过多年努力,1964年底,现在的保定钞票纸厂举行了水印钞票纸的验收仪式。从此以后,我国印钞业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结束了钞票纸和机械依赖进口的历史,保证了国家金融安全,第三套人民币跻身世界印刷的先进行列。
2020年11月,《柳溥庆传奇人生》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由柳溥庆的长女柳伦和作家陈发奎共同编著,用时4年时间,共计4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