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成岗 王岩
7月中旬,位于徐州中心商圈彭城壹号时尚街区的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基本完成新一轮文物修缮工作,以新的面貌对外开放。熙攘的人群中,鼓楼区黄楼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工作人员张乾来到这里,给游客讲述吴亚鲁这位中共徐州地方党团组织创建人的感人故事。“最多的一天,大家轮番上阵宣讲10多场。”5年来,张乾把吴亚鲁的事迹讲了一遍又一遍,她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理论宣讲员。
像张乾这样的理论宣讲员,在徐州遍布城乡,构成“1+10+N”特色理论宣讲队伍,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宣讲大格局。其中,“1”即市级理论宣讲团,“10”即专家学者宣讲团、“五老”宣讲团、巾帼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劳模宣讲团等10个特色理论宣讲团,“N”即各县(市、区)特色宣讲队。
“理论宣讲要和听众同频共振,要想办法让宣讲‘活’起来。”徐州市委宣讲团成员、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海航说。20年来,他宣讲2000余场,总结出一套“独门秘籍”。“比如,对中学生以故事串联为主,对大学生重在理论和故事结合,给干部讲就要把道理说透。”周海航的印象很深,有一次在大郭庄的社区,面对400多名居民,他全程站着脱稿宣讲,场面非常火爆。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找他合影,夸他“讲得实在,讲得动人”。
到基层去、到百姓中去,让理论宣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徐州充分用好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城市书房等宣传阵地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搭建“庭院课堂”“车间课堂”“思政课堂”等临时宣讲场域。两年多来,徐州依托“礼赞新时代 追梦复兴路”“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等重大主题宣讲活动,开展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各类宣讲超过13万场,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徐州城北的西站货场,“八号门事件旧址”石碑,无声讲述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03年前,这里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陇海铁路全线大罢工,并催生江苏省第一个党支部。77岁的徐州铁路分局退休干部王洪业研究“八号门事件”已超过50年,是史料馆的志愿宣讲员。“这是发生在身边的生动党史,要让后人知道铁路工人们‘反虐待、争人格、光国体’的抗争,感受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王洪业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史料图片的深情描述,让人们对斗争精神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城下有城,为何还要建城?”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宣传特别节目《“文”以载道》的线下讲堂,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照建以《城下城之谜》为题,讲述徐州城下城遗址发现和发掘的故事。这档节目已在线上推出20集、线下推出5期,单集视频播放量最高超60万次。
强化组织推动、优化整合资源、搭建载体平台、创新方式方法,徐州各地的理论宣传宣讲工作别开生面。2017年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开展100多期“金龙湖大讲堂”,企业家既是听众,也成为主讲人;邳州市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印证理论”,中心组成员经常利用周六上午时间学习理论,下午深入镇、村、企业等地,有针对性地宣传政策、解决问题;新沂市在乡村电影放映前,播放五六分钟的理论宣讲视频,让党的创新理论润物无声浸入村民心田;贾汪区马庄村充分发挥文艺宣讲团的作用,用快板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大家身边;铜山区茅村镇檀山村党支部书记袁铁军不仅在网上直播卖农产品,还结合理论宣传乡村振兴的新举措、新成果……
宣传创新理论,同样要注重创新传播。两年来,徐州创新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全媒体节目《行走的冬训课堂》31期、累计时长950分钟,150余位理论专家、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组成宣讲队,深入乡村、企业、社区等,现场进行实践分享和理论宣讲,宣传基层实践典型70多个,全网点击量达800多万次,实现重大主题宣传“破圈”效应,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