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梅里伯渎港遗址、梁武堰等10处河堰入列全省首批水利工程遗产目录,数量居全省第二。
无锡有厚重的千年水文化,先人在治水、兴水的过程中留下的水利工程遗产就是见证,无锡市将挖掘更多的水利遗产并制订保护传承利用方案,让美丽河湖建设增添更丰厚的文化底蕴。
无锡市将就水利遗产保护和利用制订规划、方案,明确对建设中发掘的古桥、古码头、古堤防等不能损毁、丢弃,要结合城乡建设因地制宜将水文化落到文化墙、雕像、展馆等载体上,以百姓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展示、传承千年水文化。
对于大运河、梁溪河等重要河道,无锡市将全新发掘河道沿线空间的生态、文化、生活价值,打造既体现历史韵味,又有现代气息的文旅融合新空间。此次被评为省水利工程遗产的江南运河清名桥段故道,将深入实施街景街貌环境综合整治,并对窑群遗址进一步恢复清理、改造运河文化艺术馆,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全面展现“绝版运河、人文梁溪”新风貌。
此次被评为省水利工程遗产的江南运河清名桥段故道,将深入实施街景街貌环境综合整治,包括提升A级厕所、引导标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对窑群遗址进一步恢复清理、改造运河文化艺术馆等。通过优化水上巴士、穿行巴士运行等方式,这里还将更好地串联清名桥、小娄巷、惠山古镇等经典人文景点及周边文商旅节点,全面展现”绝版运河,人文梁溪“新风貌。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河,伯渎河近年来开展生态治理,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此次进入目录的梅里伯渎港遗址则又让3200多年的水文化可感可触。
无锡市5000多条河道大多有千年历史,泰伯、黄歇、张渤等名人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但水文化挖掘和传承方面不够充分。一项调查显示,年轻人都知道黄埠墩、西水墩等地,但近50%却对黄歇治水等故事不甚了解。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因保护传承意识不强,仍会出现古桥、古码头、古堤防等破坏流失现象。
今后,无锡市将对全市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建立水利遗产“后备库”,并依法依规加强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什么是水利工程遗产?
水利工程遗产是指各个历史时期建设的目前在用或非在用的水利特色鲜明、水文化价值突出、遗产主体保存状况良好的遗产,包括河道堤防、水库大坝、水闸泵站、灌溉工程、水文观测等。
水利工程遗产从其设计、建设到运行、维护等,均凝结着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变水“害”为水“利”的杰作,蕴含着丰富的水利精神。以水利工程遗产为载体开展水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增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节水意识,增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在幸福河湖打造中,水利工程遗产成为彰显水文化精神的核心载体,是讲好河湖故事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提升河湖及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符合江苏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江苏的实践需求。
近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加强水利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努力向全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水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在此背景下,以治水实践为核心,切实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无锡市首批水利工程遗产简介
黄埠墩、西水墩
黄埠墩、西水墩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存续年代春秋,属于河道堤防(堰埭),在用。该遗产位于古运河南北中流,既对来水起到缓冲、分流作用,又使去水流畅,加快流转,功用类似天然的分水坝。是凝结古人因势利导开河智慧的结晶,史载二墩有“天关”、“地轴”之称。
芙蒋圩
芙蓉圩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存续年代明代,属于河道堤防,现已采取保护措施,在用。该遗产原为芙蓉湖的一部分,明代周忱采用单锷“立足三湖全局,先从鲁阳五堰入手”的主作,将芙蓉湖筑堤圩田数十个,其中最大者遂名芙蓉圩,历史上曾多次修筑圩堤,使之成为“鱼米之乡”。
北仓河
北仓河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存续年代东汉,属于河道堤防,在用。该河道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荡口古镇,连通鹅真荡,自古是交通枢纽和集散中心主要“水码头”,河道历代疏浚,现建有古桥二十八座,保存明清疏浚碑刻两块。沿河古码头、古驳岸凤貌保存完整,具有江南水乡古镇河道特质。
双泾闸
双泾闸位于无锡市江阴市、有然年代明代,属于闸站工程,非在用。双泾闸为闸与桥合一,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对研究古闸、古桥建筑具有参考价值。是马家湖围湖成圩的历史见证。
江阴潮位站
江阴潮位站位于无锡市江阴市,始建于民国 (1915年),属于水文观测,在用。江阴湖位站是长江干流上最早建立的潮位观测站之一、长江干流上最早建立的自记水位站,也是长江入海口潮流界上的重要水情站。
江南运河清名桥段故道
江南运河清名桥段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存续年代春秋,属于河道堤防,现已采取保护措施,在用。该遗产是开挖最早、古韵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古运河“绝版”河段,承载着古运河文化、码头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文化。
梁武堰
梁武堰位于无锡市江阴市,存续年代南北朝,属于河道堤动(堰址),非在用。该遗产为梁武帝萧衍所筑,梁武堰堰区工程浩大,采用分段筑堰落水,到明清时期形成梁武堰坝等18余座水坝,是当时江阴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对当地农田灌溉发挥了极大作用,梁武堰也是无锡地区主堰区保存尚好的唯一古代堰址。
梅里伯渎港遗址
梅里伯渎港遗址位于无锡市新吴区,存续年代商代,属于河道堤防,现已采取保护措施,在用。该遗产是中国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也是无锡古运河沿线社会繁荣发展、吴文化发源的历史见证。
横山水库
横山水库位于无锡市宜兴市,始建于1958年,建成于1969年,属于水库大坝,为市生态水源保护地,在用。该水库为苏南第二大水库,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景观生态等重要作用。
闾江
阎江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存续年代春秋时期,属于河道堤防,在用。闾江系阖闾城大城北面的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是大城的北护城河。
梁溪河
梁溪河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存续年代汉代,属于河道堤防,在用。该河道沟通古运河、新运河、太湖与蠡湖水系,是引太湖水源至无锡西北乡灌溉的水利渠道,入太湖口有犊山口水利枢纽,与古运河交汇处有分水墩设施西水墩,是江南水文化与太湖流域水系治理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