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桂材 通讯员 王宇 杨宝军)8月3日,在龙溪港(海陵段)退圩还湖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河道清淤和圩埂开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曾经因人为干预而受损的龙溪港,迎来了生态复苏的曙光。
龙溪港位于海陵北郊多彩垎岸景区南首,流经港口、溪东、溪西3个村,兼具行洪与灌溉等功能。往昔,龙溪港拥有广阔的水面和丰富的物产,原有自然水面达4000余亩,盛产银鱼、铁壳螃蟹、甲鱼、鳗鱼、蚬子等10余种水产品。1981年起,港口、淤溪两地出动上万民工,将龙溪港南部2000多亩滩涂水面改造成精养鱼塘。后来,因兴泰公路、龙溪工业园区建设以及上溪村民建房等因素,填河面积达1000多亩。
70多岁的溪东村村民王宽桃回忆起曾经烟波浩渺的龙溪港感慨万千。他说,以前,龙溪港生态环境优越,水产品丰富。后来,由于打坝开挖、拦圩养鱼等人为活动,龙溪港的水质不断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曾经常见的银鱼、鳗鱼等,如今几乎销声匿迹。
此次龙溪港(海陵段)退圩还湖工程保护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正在实施的成湖区开挖总面积约0.99平方公里。目前,工程建设单位海发集团正在清理成湖区湖底和圩区塘底的淤泥。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台水陆两用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将河底的淤泥挖至一旁的卸泥船上。卸泥船装满淤泥后,驶入排泥场,由抓斗式挖泥船将淤泥填进排泥场。水陆两用挖掘机驾驶员耿新介绍,挖掘机一斗可挖淤泥0.8至1立方米,200多斗淤泥才能装满一船。像这样的两用挖掘机、卸泥船组合,河道上共有四组,每天出土量在6000立方米左右,预计三个月可完成河道清淤工程。
海发集团下属单位江苏海薪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宫斌介绍,龙溪港(海陵段)退圩还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清退现在保护范围内的圩埂、鱼塘,恢复圩区自由水面,从而提高流域、区域的防洪和水资源配置能力。疏浚主要行水通道,增强水体的流动性,改善湖泊水体循环,沟通圩区周边水系。此外,还将结合临湖道路及湖区周边原有堤防情况建设新的圩堤,以满足防洪要求。在成湖区、弃土区实施近岸生态修复,优化湖泊形态,合理布置湖滨带、浅水区、深水区、行水通道。此外,后期390亩的排泥场,预计可复垦土地面积270亩。
接下来,施工方将继续实施成湖区的开发工作,并同步推进生态护岸和新建堤防工程。按照工程计划,预计在11月底成湖区工程基本完工,往后将逐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部工程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完工。
海发集团工程(安全)管理部部长叶松青表示,龙溪港是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清退圩埂、清淤塘底、水系连通疏浚等工程措施,龙溪港湖泊保护范围及周边水系自由水面可达1.35平方公里以上。这一系列举措将实现水面畅通自由,有力推进龙溪港湖泊的人水和谐、绿色繁荣与持续发展。届时,龙溪港有望重现昔日千亩碧水环绕的生态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