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凝聚“一体化”合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12-08 08:50: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刘安琪

南京栖霞区、无锡梁溪区、常州武进区、苏州昆山市……第三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遴选活动名单近日正式公布,39座“高铁旅游小城”新鲜亮相。该活动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开展,3期名单叠加,共同形成长三角高铁旅游百城。

高铁,将长三角旅游百城紧紧相连,也让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眼下,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化合作、相互赋能,努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干在实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南京奋楫争先,努力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南京南、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本月底即将迎来开通运营3个月的沪宁沿江高铁,途经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是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

一体化发展,轨道交通先行,过去5年间,“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加密成型,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

南京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5年来,南京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精准把握自身定位,不断增强对全省协调发展带动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国际资源要素链接力,努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

5年来,南京坚持协同联动,构建协调发展新机制;聚焦高效协作,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一体高效,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推动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民生共享,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纵深推进,激发改革开放活力动力,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国家层面第一个批复的跨省都市圈规划;

稳步推进省内南北合作试点示范——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

推动跨界地区深度融合发展,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跨界区域,已建立“领导推进小组+指挥部+投资公司”的三层管理架构,联合编制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共同开展招商活动,推动产业共建和社会共治;

产业创新协同不断深化,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起成立南京都市圈产业链联盟,促进各类科创资源优化集聚;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以南京为中心的一小时通勤圈、一日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已纳入新一轮国家公路网规划;

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实现T1、T2双航站楼联合运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推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坚持共抓长江大保护,沿江城市共同开展长江流域禁捕、禁采联合执法巡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连锁化供给,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17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都市圈同标准办理;

加强教育合作发展,与都市圈城市32所学校建立校际结对共建,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

走在前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把“四个新”重大任务一项项落到实处,共拉长板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

11月25日,南瑞集团14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鉴定——核心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集团考察调研,听取南京市打造智能电网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情况介绍,察看企业自主可控技术产品展示。

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期间又专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擘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蓝图。

锚定目标、坚定前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把“四个新”重大任务一项项落到实处;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深化合作、相互赋能,努力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中走在前列,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我市正全力以赴。

市发改委副主任、二级巡视员祝瑞波表示,我市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更好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推动产业强市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重点平台建设和扩大制度型开放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创新,推动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积极探索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打造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典范。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加快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聚焦“有全球影响力”目标定位,聚焦“开放协同”,聚焦“原始创新策源”,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市科技部门也正瞄准“产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更好扛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使命担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成军表示,我市将全面强化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共创,深度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构建高水平协同创新网络。同时,全面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汇聚更多原始创新力量、承担更多国家战略任务;全面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在6G通信、未来网络、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为代表的“新赛道”上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青表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断加快美丽南京的建设步伐,为持续改善长三角区域环境质量、推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勇立潮头: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深化合作、相互赋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11月24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召开发布会,发布“2023年江苏独角兽企业暨高新区瞪羚企业评估结果”。从区域来看,拥有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30家的设区市有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811家江苏省高新区瞪羚企业分布在全省55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国家高新园区实现瞪羚企业全覆盖,集聚75.96%的瞪羚企业(616家)。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板块和园区是主战场,各类经营主体是生力军。眼下,大家正坚持“一盘棋”,下好“先手棋”,落好“关键棋”,压实责任,真抓实干,汇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勇立潮头。

溧水区是南京的“南大门”,也是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的“桥头堡”。该区发改委主任徐正宏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特点,全面对接长三角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聚焦建设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绿色智造新高地。

江宁区是南京产业创新活力最强板块之一。目前,该区正以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核心区为目标,以高标准规划建设43平方公里的紫金山科技城、高水平打造以“中科系”为核心的麒麟科技城为契机,对关键核心技术展开“原始创新”“协同攻关”,力争在创新策源上打造“强引擎”,在创新主体上培育“新动能”,在成果转化上跑出“加速度”。

该区发改委主任王诚表示,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推动“5+4+5”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争当江苏“制造强省”、南京“产业强市”示范标杆。

作为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江北新区不断强化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推动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发展,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江北新区—汊河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区等园区顺利揭牌,走出了一条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和“飞地经济”模式相结合的省际毗邻区建设特色道路。

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乐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省际毗邻区建设,大力推动南京北站、宁滁市域(郊)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托产业合作园区,努力打造区域产业创新共同体,形成区域协同、资源集聚、环节联动的产业创新体系,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新区力量。

南钢旗下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位于与江北新区一河之隔的安徽汊河。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地处长三角,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企业与上海、江苏高校合作的项目,不断从立项、研发走到产业化,区域协同创新的道路越走越宽。围绕新产品、新工艺、高效低成本生产及用户应用技术等课题,我们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技术和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高度重视、格外关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凝聚“一体化”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南京将更加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在强化协同上下功夫,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在守牢安全上下功夫,扎扎实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落地落细落实。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