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仲文路)4月16日,沿着宿豫区幸福大道一直向东走,沿途可以看到宿豫区曹集乡双河里社区灰墙黛瓦、绿树环绕,让人感觉仿佛走进江南水乡。说起双河里社区,无人不夸“颜色好”,用老百姓的话说,“生活就像在画里”。
“有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你先不要急,坐下来慢慢说。”记者一行刚进入双河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门,便看到该社区党委书记包磊和一位老人紧挨着坐在椅子上,正在聊着什么。
原来,家住双河里社区南三组的居民李雪华,因为家中房屋出现破损,导致漏雨,她便前来寻求包磊帮助,希望有人前往她家去维修房子。
“这个事跟物业的工作人员说一声就行了,不需要专门跑过来。”一边安慰着李雪华,包磊一边拿出手机,给物业工作人员说了这件事,还轻声叮嘱,“如果老人家钱不够,咱们物业再想想办法……”
听到这些,李雪华忙站起身说:“有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放心,俺有钱,不够的话就让俺女儿拿钱也行。”
几分钟后,包磊将李雪华送出了门,这才和等待的记者一行搭上话。
得知采访原因后,话不多说,包磊带着记者一行边走边聊。从包磊的口中,记者了解到,原来,双河里社区的物业有着“红色”基因。“我们把党员服务群众的理念‘嵌入’物业,激活基层‘红色细胞’,打通了为民办实事‘最后一公里’。”包磊说,该物业公司除了保洁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均由社区的党员、干部组成,群众都说“有困难找组织”。
“有了‘本土’企业,赚钱就在家门口”
双河里社区位于幸福大道,西靠梨园湾,东依杉荷园,六塘河、民便河穿境而过,故得名“双河”。听着包磊的介绍,再顺着包磊的视线,记者满眼都是羡慕,为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们感到高兴、幸福。
据了解,2017年以来,该社区深入推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聚力打造集乡土风情、古典风韵、亲水嬉戏、田耕农乐于一体的特色田园村落。后期,双河里社区还对河塘进行了清理、绿化,建起了慢行步道、亲水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欣赏到田园风情。2018年,为了更好地带动居民致富,双河里社区采取“支部+大户+农户”的模式,特色栽植突尼斯软籽石榴等品种。
“眼下是石榴除草、施肥阶段,一天要用工约二、三十人。”在双河里石榴园,老板张辉正和工人们一起劳作,他告诉记者,他们家一共流转了近300亩地,虽然明后年才到丰产期,但去年已收获了50余吨石榴,口感不错,未来可期。
时至今日,去年软籽石榴收获的场景还在居民肖庆强的脑海中。“收下来的石榴个头有碗口大小,味甜籽软,许多人专程开车来买呢。”花甲之年的肖庆强说,在石榴园里,干些除草、施肥的活,一个月能收入2000多元,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在家门口上班来得舒心呢?
包磊告诉记者,在种植石榴的同时,还能在林下饲养鹅、鸡等家禽,发展林下经济,亩均产值超2万元。另外,石榴园常年用工近500人,每人每年可实现增收6000元,石榴园已成为地方高效富民产业。
包磊说:“除了像张辉这样招商引资来的大户之外,我们还按照集中购苗、集中指导、集中配套、集中申请奖补资金的标准全程服务帮办,邀请本地农户也加入到石榴园中,将石榴产业变成‘本土’企业。”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
据了解,双河里社区的工作人员有11名,其中有9人是党员,他们的平均年龄35.3岁,通过这样一群年轻的党员不懈努力,2020年,双河里社区党委被宿豫区委组织部评为“宿豫区示范党支部”“宿豫区党员干部教育示范基地”。此外,双河里社区还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等殊荣。
“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当天下午3时许,到了党小组开会时间,包磊和社区的几名党员干部来到社区的文明实践站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我们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事迹,让广大党员更好地继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包磊说。
包磊说,下一步,双河里社区的重点工作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水平,提升干部工作效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一条“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振兴”的幸福大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夕阳西下,采访结束之际,记者回首再看了一眼双河里社区,脑海中《桃花源记》的内容便呼之欲出了。